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财经新闻

陕西股票一路一带一路(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2023-11-07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指出,“陕西要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打开发展新天地。”这为我们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势在必行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陕西来说,是开拓发展空间和平台的重大机遇,是加快追赶超越、勇立潮头的重要路径。

打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关键之举。“一带一路”倡议,开辟了我国在双边和多边合作中新的区域平台,开创了我国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也为陕西打开了开放发展的大门,把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推向对外开放前沿,推动陕西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中。具体讲,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有助于形成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开放格局,推动陕西形成陆、空、网、管等丝路大枢纽,促使陕西由向东开放转向向东、向西、向南、向北全方位开放,极大地开拓了陕西国际贸易格局、发展格局;有助于推动内外双向循环,既整合利用好沿线国家的资源和市场,又充分发挥自身产业、科技优势,最大限度形成耦合效应,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发展。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产业结构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当前,我省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有助于我省加工制造业、高端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高质量“走出去”,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提升重点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助于高标准“引进来”,吸引外来资本、技术进入我省产业领域,弥补研发投入、技术改造、品牌塑造等方面的不足,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助于深耕全球市场,通过更大规模、更多类别的市场需求升级倒逼技术升级、产品结构升级、服务升级,持续提升产业发展内涵和质量,培育壮大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作为文化大省,我省优秀传统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现代文化建设亮点纷呈。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有利于我们广泛对外推介陕西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来陕西旅游投资;有利于统筹沿线国家的资源、技术和人才,深度开发挖掘、创新式利用、品牌化打造、数字化经营陕西特色文化项目,提升国际化传播力,打造更多具有陕西特色的国际文化品牌;有利于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使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异彩纷呈。

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成就显著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陕西以开放促高质量发展、以合作促高标准共赢的新局面正在形成,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稳步推进。

开放基础不断夯实。出台一系列推进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文件,明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建成中国最大的内陆港西安港,取得国际国内双代码,使陕西成为一个港口省份;建成亚洲最大的铁路物流集散中心,为加快丝路商贸交流奠定基础。

开放条件明显改善。高能级开放平台纷纷落地,获批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 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获批全国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获批七个综合保税区,两个一类口岸,八个进口指定监管场地。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十年来,陕西进出口贸易总值从2013年的201.2亿美元提高到2022年的726.41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从2013年的7.8%上升为2022年的22%。2022年,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128.9亿元,同比增长41%,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3.3%,远高于全国增速。对RCEP其他国家进出口1902.8亿元,同比增长1.2%,占比39.4%。

产能合作大幅提升。一批陕西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产业链,拓展了境外投资项目,加快了海外市场布局。比如,陕鼓系统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隆基绿能在全球布局34个生产基地和150多个分支机构,等等。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建起中俄(陕西)丝路创新园、中欧(陕西)产业园、中韩(陕西)产业园等国际产能合作园区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引进了一批高新企业, 2023年以来,世界500强在陕西设立157家外资企业,全省外贸企业增加到4455家,外资企业共有2231家。

影响力传播力迈上新台阶。十年来,23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相继访陕;五个亚洲国家在西安设立总领事馆。截至今年7月,陕西国际友好城市遍布全球五大洲41个国家,数量达107个。高规格国际会议、论坛、会晤相继落地陕西,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等高规格会议成功举办,中国—中亚峰会大幅提升了陕西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科技文化交流不断走向深入。成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建立19个国家级、64个省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基地,先后与60多个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高校“一带一路”智库机构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达到50个,18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获得教育部备案;与30多个国家的知名高校和文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联合考古覆盖中亚全境及越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建设11个中医药海外中心、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当前,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应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环节,在深度和力度上下足功夫,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充分发挥双循环“枢纽”作用。拓展“一带一路”陆上和空中通道,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作用,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链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加快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建设通达全球的航空枢纽,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大力推动流动型开放。着眼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广泛寻求省内、省际、区域间协同协作,促进各类专业市场充分发育、要素低成本流动。支持、引导、服务优势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布局,完善信息、法律、税务等综合服务体系。推动跨境电商生态链、供应链、信息链整合,引导在中东、中亚、东盟等地区不断拓宽业务。

持续扩大制度性开放。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作用,对标以往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中我国在银行信贷、财政税收、跨境贸易等方面的短板,开展高水平制度开放压力测试。研究制定对接 RCEP规则文件。探索制定服务贸易、国际铁路运输等方面的管理标准和规则。

稳步推进创新型开放。抓住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双中心”的历史机遇,引导内资、外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规模,营造有利于科技事业创新开放、全方位合作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坚持运用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精准招商,将“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相结合,围绕全省24条重点产业链,招引一批与陕西产业发展契合度高、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旗舰型产业项目。针对重点产业链上下游缺链部分进行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引进关键环节企业和配套企业。鼓励陕西驻境外商务代表处、各区域陕西商会开展各类境内外专题招商活动,建立健全境外招商引资工作的长效机制。拓宽招商引资“朋友圈”,形成以商引商、以商招商的良性互动。

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