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财经新闻

股票基金中银中国(“偏科”中银基金:主动权益规模占比不到1成,2年下跌超3成)

2023-11-07

浏览量:

中银基金背靠中行,是头部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旗下在管基金总规模达到4552.98亿。

尽管中银基金管理规模庞大,但短板却很明显,旗下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占比不到1成,近2年规模下跌了超过3成。

数据显示,中银基金在管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规模合计仅396.91亿,债券型基金的规模2280亿,货币型基金规模1872亿,偏科非常严重。

“偏科”中银基金:主动权益规模占比不到1成,2年下跌超3成

2021年6月底,中银基金的股票型基金规模62.1亿元,到2023年6月底仅剩46.8亿元。这期间混合型基金规模更是从517.88亿元下跌到350亿元,跌幅超过3成。近2月间还有3只主动混合型基金清盘停止运作。

“偏科”中银基金:主动权益规模占比不到1成,2年下跌超3成

中银基金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育不良,堪称一个“偏科”基金公司的发展样本。这背后又有什么原因?

“偏科”中银基金:主动权益规模占比不到1成,2年下跌超3成

业绩不佳,近一年无基金踩中AI和中特估风口

数据显示:近1年来,中银基金旗下的股票型基金业绩全线收绿,无一取得正收益。12只主动权益型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有5只跌幅超过20%,投资人蒙受了大幅的损失。

“偏科”中银基金:主动权益规模占比不到1成,2年下跌超3成

混合型基金的表现同样不乐观。在110只主动型混基中,近1年来取得正收益的居然只有寥寥7只,涨幅都没有超过2%。更是有11只混合型基金跌幅超过20%。

总共超过120只主动型权益型基金,竟没有一只基金踩中近一年中特估和人工智能的风口,全部表现平庸。

“偏科”中银基金:主动权益规模占比不到1成,2年下跌超3成

面对如此不如人意的业绩表现,持有人的信心难免受挫。预期回报迟迟未到,持有收益却一路下滑。净值的下跌和持有人割肉止损,导致基金总规模规模一再下降。

“偏科”中银基金:主动权益规模占比不到1成,2年下跌超3成

过分依赖机构持有,机构撤资后多只基金清盘

2023年6月以来,短短两个月间,中银基金旗下已有三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发布了清盘公告,这三只基金分别是中银丰利混合、中银瑞利混合、中银裕利混合。

清盘原因统一为:当基金连续 60 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万元的情形时,该基金就会由于规模过小而进入清盘结算流程。

“偏科”中银基金:主动权益规模占比不到1成,2年下跌超3成

根据这三只清盘基金的年报,会发现三者无一例外地存在过分依赖机构持有的问题。

以“中银丰利混合A”为例,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机构持有份额的比例高达94.55%,单一机构持仓比例极大。

当持有机构在净值涨幅达到一定预期时选择撤资止盈,巨额赎回之后,基金规模直线下降。同时,该基金没有在一定时间内成功吸引市场投资者买入,所以最后没有逃脱因为规模过小而被清盘的命运。

当基金无法获得更多中小投资者支持,而长期依赖少数机构投资者的时候,清盘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偏科”中银基金:主动权益规模占比不到1成,2年下跌超3成

“偏科”中银基金:主动权益规模占比不到1成,2年下跌超3成

“瘸腿巨人”非长久之策,均衡发展方可行稳致远

虽然在管基金规模已达4552.98亿,但是中银旗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却严重发育不良,各种类基金的规模比例严重失衡。在总规模发展壮大时,各种类基金的规模增速却难以齐头并进,中银的发展就像瘸腿的巨人单靠债基和货基偏保守策略基金走路,并非长久之策。

要想在业内长久立足,归根结底还是得想办法遏止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萎缩之势,用扎扎实实的业绩回报和多元化的持有结构赢得主动权益基金的良性发展,以良好健康的生态格局稳步前进。

数据来源:Choice,时间截止:2023年7月20日

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