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财经新闻

风雨不改(高端访谈|印度尼西亚棉兰《讯报》社长林荣胜:16年风雨不改传播中文薪火)

2024-04-19

浏览量:

从瓜拉纳穆国际机场驱车1个小时,就进入了棉兰主城区。穿过蜿蜒的日里河、繁华的榴莲市场和标志性的水塔,一栋富有棉兰特色的别墅前,“讯报”两个硕大的汉字LOGO,在一众印尼文招牌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就是在这里,《讯报》从一份只在棉兰当地发行的报纸,成长为苏门答腊岛发行量最大,而且向印尼全国发行的华文报纸。

“16年里,有孩子因为读《讯报》开始学中文,有年轻人从《讯报》的报道里找到创业的灵感,更多人通过《讯报》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中国、印尼两国的了解。”过去16年,《讯报》创始人兼社长林荣胜,完成了从儒商到报人的转变,为年轻的《讯报》在世界中文报纸的版图中争得一席之地,也为棉兰华文复兴添了一把火。

高端访谈|印度尼西亚棉兰《讯报》社长林荣胜:16年风雨不改传播中文薪火

能赚钱的生意数不清

他偏选择赔钱“办报”

藏在棕榈林中的棉兰,是苏门答腊华人重要聚居地。郁达夫、胡愈之、王任叔等文化名家都曾在此驻足,这里浓厚的华文氛围在海外华人世界首屈一指。林荣胜就出生在棉兰的一个二代华人家庭。在办报之前,他已经是棉兰有名的香精、橡胶生产商。小时候,父亲专门聘请了中文教师,让林荣胜和兄弟们在家中闭门学习中文。就这样兄弟几人学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中文课程。这段经历,为林荣胜打下了扎实的中文基础,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在事业有成后,有了创办中文报纸的勇气和信心。

“印尼赚钱的生意很多,但办报绝对不是一桩赚钱的买卖。千禧年后,印尼也涌现出不少华文报纸,亏本倒闭难以为继的也不在少数。”办中文报纸,是一项冒险的事业,但林荣胜告诉记者,出于心底里对传承中文的热切愿望,他最终还是决定,通过办一份中文报纸,推广、传承中文,让更多年轻一代重新接触中文、学习中文。

天下华人是一家,林荣胜坦言,虽然自己早就做好赔钱的准备,但《讯报》能够成功创刊,更是世界中文报业相互扶持的结果。在筹备之初,报社没人有办报经验,创刊工作迟迟无法推进。直到2007年,马来西亚老报人吴仲达跨过马六甲海峡,开始担任《讯报》总编辑。在这位老报人的统筹以及棉兰华社各界的帮助下,《讯报》最终在2007年5月21日正式创刊。如今,《讯报》成长为苏门答腊岛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并向印尼全国发行,成为中文报业世界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但也走得笃定。林荣胜告诉记者,自己最感谢的就是读者们对自己的支持。2015年,因为发行量增加,叠加印刷成本上升,在亏损多年后,林荣胜犹豫再三,不得已作出涨价的决定。但读者的反应很快打消了他的担忧。当年报纸销量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持续上升,《讯报》读者们用实际行动给予了林荣胜和《讯报》莫大的鼓励。

随刊附赠《青讯报》

成为一代华人中文启蒙

“我叫李雪琴,木子李,下雪的雪,钢琴的琴。今年刚刚从棉兰亚洲国际友好学院毕业。”在《讯报》办公室,记者遇到今年刚刚进入《讯报》工作的一名新员工,她纯熟的中文让人难以相信,这名土生土长的棉兰华人少女从未到过中国留学。

“作为一份海外中文报纸,《讯报》除了肩负传达资讯的任务之外,更重要的是传播中文的薪火。”在林荣胜的要求下,自创刊以来,《讯报》都会开设一个少年儿童版,推出“每日一字”栏目。“如果棉兰的孩子每天能学会一个汉字,一年下来就能学会365个汉字。”为了年轻一代华人的中文教育,林荣胜可谓良苦用心。2010年2月,《讯报》更是增设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青讯报》,每周一至周五出版,随《讯报》免费附送。《青讯报》成为无数棉兰华人少年儿童的中文启蒙读物。

“其实,增设《青讯报》,进一步加重了报纸成本。”林荣胜的哥哥林来荣告诉记者,但他们一致认为,如果能让越来越多棉兰年轻华人能说中文、能写中文,《青讯报》就功德无量。

中文报纸,与中文教育相辅相成。良好的中文教育基础,能为中文报纸提供广泛的受众,而优质的中文报纸,也能进一步促进中文教育发展。林荣胜告诉记者,十几年来,报社赞助兴建棉兰崇文三语中小学,棉兰棉中三语中小学及印尼苏北华社联谊会承办的亚洲国际友好学院,让这些学院培养出来的年轻人为华人社会带来新的想法和动力,也为像《讯报》这样的中文报纸提供新鲜血液。

正是无数像林荣胜这样的奉献者,日积月累地堆积起一砖一瓦,构筑起海外华人间的文化纽带。而看到更多读着《青讯报》长大的“李雪琴”们,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一分子,正是林荣胜在办《讯报》和《青讯报》时最想看到的。

加深国际交流和跨文化理解

中文媒体要承载起多重责任

翻开《讯报》,精致的印刷,美观的排版,除了有当下印尼国内动态、本地华社新闻外,忠实记录中国高质量发展辉煌历程的报道也占据了相当大的分量。

“风雨不改、日日相伴,通过这份报纸,我们共同见证了棉兰华社的发展壮大、印尼这个美丽国度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感受到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林荣胜告诉记者,过去16年,《讯报》充分发挥了华文媒体的桥梁和平台作用,为中国、印尼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大量报道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新闻,致力于挖掘报道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帮助读者了解彼此。如今,林荣胜还时常能收到读者来信。

“中文媒体在推动中国文化和加深国际交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信息传播的平台,承载着多重责任。”林荣胜认为,通过报道文化历史、传统习俗等内容,中文报纸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可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知。其次,中文媒体在报道文化活动、传统节庆等方面时,也搭建了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桥梁,促进了友好交流和深入了解。同时,中文媒体报道国际新闻,还能够为国际读者提供中国的视角和解读,理解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和立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林荣胜告诉记者,媒体要有创意、敢创新,固步自封、不求进步一定会被时代淘汰。如今的《讯报》也在与时俱进。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讯报》通过数字化、媒体融合等手段,在《讯报》官网、手机App电子报等平台上,探寻报纸存在与发展的空间,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

林荣胜认为,加强互动和交流也是未来的方向之一。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中文媒体可以积极与国际读者互动,提供让国际读者了解并参与讨论中国文化和社会话题的平台。中文媒体还可以帮助国际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促进理解和尊重。

在离开棉兰时,记者看到,一条从市区通往瓜拉纳穆国际机场的高速公路,像一条银色玉带般延伸铺展。这条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高速公路建成后,棉兰人通往机场的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而林荣胜和他的《讯报》也正像一条文化高速公路,紧紧连接着一代棉兰华人和他们的文化根源。

【对话大咖

谈海外办报——

中文媒体在推动中国文化和加深国际交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信息传播的平台,承载着多重责任。

谈媒体创新——

媒体要有创意、敢创新,固步自封、不求进步一定会被时代淘汰。加强互动和交流也是未来的方向之一。

谈文化传承——

作为一份海外中文报纸,《讯报》除了肩负传达资讯的任务之外,更重要的是传播中文的薪火。

总统筹:赵东方、余靖

文字统筹:申卉

新媒体统筹:崔素华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

海报图/受访者提供

海报:蒋秋平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

标签
友情链接